德州日报对我校优秀备课组报道之高一地理组
发布时间:2019-04-26 15:42
德州市实验中学高一地理备课组——
将“生活元素”融入地理课堂
“很多中学生认为高中地理知识点多、内容复杂、难度大,其实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如果把知识融入生活,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4月22日,德州市实验中学高一地理备课组组长李守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侃侃而谈。
这个平均年龄只有32岁的年轻团队,在全市期末统考中,取得年级学科上线人数最多的优异成绩。这和他们扎实、务实的工作作风是分不开的。
全面提升教研水平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也是提升学科素养的核心竞争力。高一地理备课组坚持“一周一大备、一天一小备、天天随时备”的教研模式,在研究、反思中提高教学能力,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每周四上午第二节,我们7名教师都会聚在一起,对上周的教研课进行点评。按照分工,总结本周教学任务完成的情况,商讨下周的教学安排。”李守刚说。教师们本着“问题即课题”的原则,将教研工作推向深水区。
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持续发展的保障。备课组的老教师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每周至少听青年教师一节课,分享自己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帮助他们快速成长。
在3月份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备课组的3名教师参赛。大家放弃课余休息时间,从环节设计、探究性问题的引入、幻灯片制作等方面献计献策。经过不懈努力,高晓栋、吴琼两名教师获一等奖。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地理教学呈现出实践化、创新化、生活化的发展趋势。如何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形成主动、探究、批判、合作的学习方式?经过反复教研商讨,高一地理备课组制定了“讲透基础知识+合作探究+针对训练”的教学模式。教师精心设计教学,适当增加问题的探究力度,在讲透知识点的基础上,提出开放性问题,启发学生从新的角度去思考。
“学生思维从‘定势’转化为‘发散’,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詹黎明表示。地理学科之所以复杂,是因为它既要求学生有形象的空间思维,也要有理性的抽象思维。因此,“加强对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一目标应运而生。
备课组通过创设教学情景、设计程序式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探究发现,让他们自己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教师及时点评小结,揭示正确的规律和一般方法,极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观察、感悟、理解地理与生活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高一地理备课组每学期都会开展特色活动。
在讲到《河流地貌的发育》这一章节时,地理教师创新性地引用GoogleEarth软件,结合卫星图片、地图和飞行模拟器,沿着长江从上游到下游,直观展现了不同河段的河流地貌,学生身临其境,拉近了与地理的距离。
“虽然高中地理难度大,但老师们总有办法让我们把知识点弄懂学会。”学生吴佳伟告诉记者。有一节课是讲城市的发展,教师们组织开展“大美德州——学生摄影展”活动,让学生通过翻拍老照片、记录生活中的点滴,寻找城市在发展变化中留下的印迹,使他们在摄影中学到知识,收获快乐。
此外,教师们还自制教具,让教学变得更加直观、生动。在山东省中小学自制教具大赛中,李守刚制作的“太阳回归运动演示仪”和詹黎明制作的“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演示板”双双荣获一等奖。
“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为学生架起地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桥梁,让学生真正爱上地理。”李守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