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组召开模考研讨会
发布时间:2019-12-16 14:53
12月12日,高三历史组全体老师和督导组专家在1号楼106室进行研讨会,主要任务是集中集体的智慧,深入分析模拟高考试题,探寻备考策略,冲刺2020年高考。
高三历史组备课组长刘萍首先利用课件为大家进行模拟试题的分析,分析过程中其他老师积极进行补充,整个过程充满了智慧火花的碰撞。
刘萍老师分析,模拟试题总体感觉质量较高与全国卷思路基本一脉相承,只是题型的微调,并非脱胎换骨。选择题题干简练;引用材料新鲜、生动。主观题相对选择题、接地气,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基本可以写出答案;小型化倾向较为明显,平均分值11分,但题量大,对学生思维要求高。
试题结构与市里的期中期末试题相比有很大不同,以往市里的题型,选择24个到30个左右,主观题不会超过3个,但本次模拟高考由15道选择题和5道主观题组成,分值分别占45分以及55分,考试时间90分钟,相对于全国卷而言,增加了3道选择题,2道主观题,增加了主观题的分值,注重对于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的考察,体现出非常浓厚的山东特色。但主观题的增加,增加了学生阅读分析史料、组织落实答案的时间,所以考完后许多学生表示试题做不完,最后一个大题基本没做。当然这套题的题型并不意味着高考题型的固定,据市历史专家透露,大题的数量和题型都没有固定,而且还有很多新题型在等待学生们去体会!
从考查内容上来看:中国史所占比重较大74%,中国古代史与近代史所占比重较大,世界史占26%世界近代史所占比重高达17%,必修三本书政治史、经济史、思想史相对比较均衡,政治史微大。一改全国卷风格,选修内容没有单独考察,而是将其并入了必修,涉及的题目也不多,选择题第6题3分考察了一战,第14题涉及二战;主观题16题第二问6分考查了商鞅变法。所占分值比例,基本与全国卷相当。所以今后复习中凡是必修中涉及的选修知识,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回顾,强化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试题形式遵循历史中“无材料不问题”的原则,史料呈现方式多元化表格、地图、饼状图等多种形式,使整套试卷在保持严谨的同时,又不失活泼,潜移默化地渗透了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命题立意突出了历史学科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观念,凸显对于学生的能力与素养考查。
针对试题分析,在应对策略上大家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张秀伟老师提出要精细研究近三年的全国卷试题;王玉梅老师指出从近几年高考题分析看涉及人教版教材的知识点较多,所以下一步复习要加大对这一版本教材的分析。何云霞老师点明教材中有的知识要讲透;教材中没有但高考涉及的要补充。吴彩霞老师提出要高度重视对历史阶段特征、时代特征的概括和提炼。
高考试题都是精雕细琢的产物,它反映了对考试内容的深思熟虑、对设问和答案的精准拿捏、对学生水平的客观判断。研究这些试题,就如同和试题的制作者对话。高考题我们永远无法提前预知,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我们可以无限接近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