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研活动

高二化学组举行改进导学案专题研讨

发布时间:2019-12-25 11:14

 “导学案”在我校被广泛使用,其对新课程的实施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近期,我们组举行了改进导学案专题研讨,在对"导学案"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的基础上,共同对"导学案"进行深入研究, 做出几点改进措施,使其得以完善,发挥更大的作用。

首先,学情分析,学生的现有状况是导学案设计的出发点。

第二,根据学情,结合以往导学案的使用,做初步修改意见。

第三,学案由个人“初备”形成“初案”, 备课组“集备”形成“共案”,并进行课堂实施,课后反思,补充,积极准备初备学案

第四,最后根据实施情况,针对各种问题,专题研讨,对导学案设计基本要求,基本流程,使用规范三个方面达成共识。

 

导学案编制改进细则

一、导学案设计基本要求

 1、版式要求

 1)体例设计:

    要体现导学案设计的基本要素,比如标题设计、学情设计、学习内容分析、学习目标、学法指导、学习过程、达标反馈等。其中学情分析、学习目标分析,一般不体现在学生使用的导学案里。

 2)题头设计:

    一般要有课题、课型、课时、设计人、审核人、授课时间等。此外,还可以有导学案编号、学生姓名等。

 3)版面设计:

    力求生动活泼、美观实用、形式新颖;编写体例和呈现方式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特长和认知水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版纸要求:

    B4纸(试卷纸),字体、字号等符合常规性要求,题量以不超过B4纸正反面一页为宜。

 5)版式设计:

    大致有普通式、分栏式、表格式、混合式等几种版式。

 2、基本设计要素及要求

 1)学情调查:

    学生的现有状况是导学案设计的出发点,并据此设计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策略。

 2)学习内容分析:

    包括教材结构(又分为学段、学年、学期、单元、课时等不同层次)分析、课堂教学重点、难点及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

 3)学习目标:

    制定学习目标要求行为主体一定是学生;行为动词要具体、可操作;表现程度要具有可观察、可检测性。学习目标要立足学情,分层设计,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面向个体学生。

 4)学习重点及难点预测。

 5)知识链接:

    包括必要的旧知识链接或者相关联的拓展性材料链接。

 6)学法指导:

    以问题式学习为主线,重点研究如何让学生开展有效自学、小组合作、问题展示、问题质疑、知识自我建构等。

 7)学习过程:

    一般要体现独学、对学、群学、展示、反馈等基本环节的设计。教师的指导作用可提前预设到导学案对学习过程的设计里。

 8)整理学案:

    学案整理重点要关注对个性化问题的整理、课堂生成整理、易错点整理,最后绘出知识树、知识导图(思维导图)。学科知识结构要体现以下特征:整体性、综合性、开放性、选择性和实践性。

 9)达标测评:

    测评方式包括自评、生生互评、当堂测评、教师抽查等。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达标测评,重在体现过程性评价和指导,以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

 10)教与学反思:

    拾遗补缺,拓展提升,整理归档

 二、导学案设计基本流程

  1、个人“初备”形成“初案”

  2、备课组“集备”形成“共案”

  3、课前个人“复备”形成“个案”

  4、课中“续备”形成“续案”

  5、课后“补备”形成“补案”

 三、使用规范

  1、课前使用——自学(独学)为主

  2、课中使用——对学、群学、展示、整理学案、反馈达标

   3、课后使用——拾遗补缺,拓展提升,整理归档

  教师使用常规要求,概括讲:

   1、课前——“独学抽查”、“二次备课”

   2、课中——关注学情动态、学法指导、学习进程

   3、课后——批阅、辅导、反思、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