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摩学习昌乐二中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虽然只是短短的1天半的时间,但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以下是我对“271”高效课堂的一点体会吗。
一、“271”的含义深刻体现了昌乐二中当前教育教学的深刻理解。
时间的划分:课堂45分钟分别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讲不超过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学生学习(自学、讨论、展示)30分钟,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效果测评,是5分钟反刍过关小组成员的组成:每小组学生的组成是20%的“特秀”学生,70%的优秀学生,只有10%左右的学生属于待优生。学习内容的划分:20%是不用讲学生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经过老师的强调、点拨,反复训练才学会的。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20% 的因素是智商,70% 的因素是情商,10% 的因素行商。
二、“271”的实施重点抓好了以下几点细节:
1、教师转变观念,转换教育角色:教师做学生学习的引领者、组织者、参与者和欣赏者,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思考、质疑、合作、讨论、提高。
2、抓好学习小组建设:每组六人,分ABC三层,首先分层一对一讨论,然后分层设疑并解答。担任小组长的同学不一定是学习最好的,但一定是最有责任心、组织管理能力最强的。培训好组长,发挥学习小组长的管理、组织、检查作用;创新小组评价机制,杜绝为评价而评价,用发放纸质小星星的方式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养成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的好习惯。
3编好用好导学案: 导学案的编制要符合新课标要求,重点突出,按“271高效课堂”要求,注意问题设置的层次性。 导学案编制要走程序,提前确定好编制人,编制好学案并报教研组审核,然后全面使用。导学案要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使用说明、自学指导、相应练习、当堂检测等内容,其中自学指导部分尤为重要。学案设计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
4、强化落实、注重整理:当堂内容要当堂落实,每节课都要清出底子。每节课后要跟上巩固性练习,不怕重复,把知识和能力落实到学生身上作为唯一目标。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学生基础差,习惯差,很多老师总是抱怨,反复讲的问题却总是出错,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学习主动性差。老师不讲学生不会,老师讲了学生不听,布置作业,学生不做,催的紧了学生就抄,导致成绩很差,恶性循环,学习能力很难提高。高效课堂“271”模式的这种学习方式,较好地完成了“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小组建设会加强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发展学生情商值,对于学生以后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但是,要搞好,也绝非一朝一夕,多少学校在学习,多少学校在实验,真正能够做的好的不多,很多半途而废,原因何在?我认为,只学习了上课的模式,不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不能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管理体系,是很难做好的;任何一种成功的教学模式一定有它的成功之处,但探索的过程很艰辛,也可能付出成绩上的代价,因为老师们要从一个新的起点开始,又要尽快的获得好
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一、学案的编制
1、分配备课任务及学案编制并落实到每位老师(主备人,审核人)。
2、进行集体备课,主备人陈述学案设计思路、过程及方法后,本备课组老师能及时提出修改意见,充实优化主备人的教学设计,形成备课组集体授课的共用教学设计。
3、学案的设计分为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
预习案: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预习自学,为课堂探究学习做准备;
探究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案,强调学法指导,重在“导”字,解决“会学”的问题;
训练案:学生对知识进行巩固提升的载体,立足实然目标,解决“学会”的问题;
每个单元有“复习学案”和“单元检测”。
4、学案的环节设置分为:学习目标、使用说明和学法指导、教材助读、重点问题、自学检测、我的疑问、信息链接等。
5、学案编制要求:按照教材先后顺序进行设计;既要引导学生注意细节又要引导学生理清本课知识的层次;注意引导性(如阅读教材…,找出…思考…);尽量将知识问题化。
二、学生分组
在每个学期开学之初,教师和班长、学习委员、课代表一起,对全班学生按性别、成绩、能力等因素进行均衡组合,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宜为6人),并由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名组织能力强的学生任组长。每个小组再分别选出单科课代表(可兼任,尽可能让每一名同学都获得管理的机会),组内成员按成绩分为ABC三种层次。
三、课堂模式
1.预习课的教学模式
学案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点、难点并初步达成学习目标。学生通过自学的形式完成学案,并找出学案的疑难问题,教师通过学案情况发现问题,为展示课做准备。
2.新授课的教学模式
实行“10+30+5”时间划分教学模式。课堂前段10分钟:老师展示教学目标,然后进行组内讨论,先一对一讨论,再相互讨论。
课堂中段30分钟:教师分配任务,小组出代表在黑板上展示、点评,其他同学可提出问题,质疑拓展。老师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充分利用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位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课堂因互动而精彩。
课堂后段5分钟:要求学生迅速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及知识要点,并举手代表本小组提出一个与本节内容有关的最想提出的问题,教师根据问题的难易度酌情解答,或请学生回答。评出优胜组和最佳答题手。布置作业。
3、训练案的教学模式
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提升,教师根据情况发现问题,以便进一步完善。
三、小组评价方案
1、学案检测评价:老师将每组成员学案分为ABC三等,A等加3分, B等加2分, C等加1分。由每组课代表记录。
2、内容展评示加分:老师根据学生展示情况分为AB两等,A等组内成员每人加2分,讲评者加2分, B等组内成员每人加1分,讲评者加1分。由每组课代表记录。
3、积极提出问题或主动上台评价者加个人2分。由每组课代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