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研活动

“昌乐之行”的些许体会

发布时间:2012-10-29 11:03

此次昌乐之行,感触、收获颇多,不走出去,不知道世界之大。

一、先说说昌乐二中做的比较好的方面。

昌乐二中的课堂上,学生教学生;课下,学生管学生。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强,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极好的锻炼,使得学生的个人风采得以充分的展示,昌乐二中真是在“素质培养”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学校。就像作报告的那位历史老师说的那样,“一个班45人,可以考43个重点,到了各地的大学,能有33人当上班长”,确实彰显了该种教学模式下的最好成果。

昌乐二中的管理体系,趋向成熟,需要学习的内容很多,每个班似乎都有一个学生会,而且是各行其责的学生会,分工很细,几乎班里每个人都有具体分工,宣传部、行政部大大小小近十个,每个部又有具体成员,因此学校和班里的各项事务不愁没有人“张罗”和负责。

具体到学习上,由于特有的自习课程的安排,课前学生对新学知识,能够进行充分的预习,和小组间合作探讨,这是课堂上能够热情展示的前提。

二、逐步学习昌乐二中先进经验,探寻适合自己的教学体系。

结合自身情况,越发觉得学习昌乐二中,必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第一,逐步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因为从小学、初中,孩子们已经习惯了教师教授,自己记录的被动教学模式,我们的学生略显“腼腆”和“拘谨”,很多学生课堂上回答问题,声音很小,让这部分同学在课堂上侃侃而谈,也是一个较大的工程。

第二,建立相关的方法体系,为新的教学模式做铺垫,比如学生的量化评分机制,否则无法实现学生主动的参与探究,积极的回答问题,展示自己。

第三,课程设置的改革,如预习课的设置与安排要到位,否则学生课堂上的展示,就只能是空谈。学生如果没有自己真正预习,课堂上就无法互动,无法发现教材中的问题,更无法提出质疑,也没有A层学生的到位的讲解,容易重新回到教师的讲授。

以上只是一点片面的体会,随着日后的实践,相信各方面的认知会逐渐深入。

                                              

高一生物组 侯洲彤

2012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