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德育工作方式,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德州市实验中学德育工作汇报材料
德州市实验中学是市属重点中学,现有6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133名。现有教职工307人,专任教师267人。建校以来,特别是新一届学校领导班子成立以来,学校坚持“学生为本”、“发展为先”、“体验为主”的德育理念,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教育为基础,以学科教学渗透为主渠道,以德育实践活动为载体,以科学规范管理为保证,遵循教育规律,创新德育工作方式,逐步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实践体验、机制育人”的德育特色,促进了学生和谐发展。
一、全方位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
我校着重从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三方面,努力营造良好的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育人氛围,对“文化立校”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深化作用。
1、精神文化——重在体验
我们根据高中生的身心特点,将德育工作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体验感悟,提高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逐步形成了三大系列教育活动:一是由学校组织的“四大节”系列教育活动。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探索,我校每学年都要开展的“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读书节”已经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艺术节本着“以艺育德、以艺启智、以艺怡情”的宗旨,下设“咏”、“奏”、“舞”、“绘”、“做”等分项。体育节以“让运动成为习惯,让生命更加精彩”为主题,分为趣味类、竞技类、球类三大类。科技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共分为科技文化的传播、计算机的操作和使用、科技体验类三大类。读书节以“海量阅读,儒雅人生”为主题,开展征文、演讲、辩论、校园诗人评选、好书交换、话剧表演等活动。“四大节”的各项活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开拓了学校人文建设更宽广的天地。二是由各年级结合自身特点自主开展的系列教育活动。这些活动或以传统节庆日、伟人诞辰日、重大事件纪念日等作为德育的实施载体,或充分利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百日誓师、升旗仪式、入团仪式、成人宣誓等时机进行,将美德教育、国情教育、时事教育、理想教育、责任教育等落到实处。三是学生社团活动。目前,我校共有33个学生社团。其中,专业知识性社团以专业学习、交流、实践为主要内容,如英语协会、书法协会等;文艺活动性社团依据学生的文艺特长和共同兴趣爱好组建而成的,以注重艺术享受、提高艺术素养为主要特征,如吉他协会、舞蹈协会等;体育型社团依据学生的体育特长和共同兴趣组建而成,如乒乓球协会、街舞协会、轮滑协会等;社会服务型社团,以服务社会、锻炼自我为宗旨的团体,如青年文明社、志愿服务队等。这些学生社团独立自主的开展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和素质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行为文化——重在引领
行为文化是学生在校表现出的特有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我校四大举措并举,使行为文化成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 一是整合他律,强化自律。 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离不开“制度文化”的支持,所以我们细化了《学生一日生活常规》,从学生入校、上课、就餐、锻炼、就寝等各个细节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倡导学生从身边事、日常事、小事做起。由学生会开展检查和督促,对于在活动中出现的好人好事,严重违纪行为等典型事例要及时地开展表扬与批评。同时,还提出了一个教育理念:教育有时就是一种提醒。对学生行为管理上,杜绝了严苛的惩罚,比如提醒学生“你扔下的是垃圾,我拾起的是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规范;提醒学生“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养成为人处世的仪准,等等。二是行为训练目标细化、具体化。学期德育工作计划列出每月的教育重点,各班对照《学校行为规范教育分层目标》制定班级目标,有计划、分阶段地落实。这样使目标更细化,内容更具体,要求更明确,操作性强,学生更易接受。如:对学生进行“课间文明休息”的教育时,细化成具体要求:不大声喧哗、不追逐打闹、不玩教具媒体,准备好下节课的学习用品,迅速做好生活上的事情(喝水、上厕所等)。还根据这些要求制定一张表格,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行为对照评价,自我衡量。三是主题教育活动。例如,开展学生心理疏导工作,发挥团体心理咨询、学校心理咨询室“舒心屋”的作用,培养学生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再如,通过开展“中华礼仪伴我行”、“校园形象大使评选”等活动,倡导礼仪形象美、礼貌语言美、礼节风度美,深受学生喜爱,有效促进了学生观念养成、品格塑造和精神历练。
3、环境文化——重在熏陶。
我校从生态环境、人文环境、舆论环境三方入手,凸显校园环境的德育功能,充分发挥环境的熏陶作用。一是注重校园“生态环境”的建设。走进校园,错落有致整洁美观的校园建筑,草坪、绿树和鲜花掩映的校园,始终展现着愉悦宜人的感染力。校园干净整洁、教室窗明几净,使学生沉浸在赏心悦目、健康和谐的氛围之中,呼吸清馨高雅的文化气息,达到陶冶情操之目的。由学生会组织的“健康弯弯腰”、“护绿近卫军”等环保活动,更为校园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二是注重校园“人文环境”的建设。“墙壁也会说话(苏霍姆林斯基语)”,走进校园,各种标语、图示、提示牌、橱窗、壁画、挂图、校园广播……凡是目所能及、耳所能闻的,无不传达着健康向上的信息,使受教育者如浴春风,如沾花雨,不知不觉之间受到熏陶。三是注重班级“舆论环境”的建设。学校对班级“黑板报宣传、墙报专栏布置、课桌文化导向”等都有详实具体的要求,营造“温馨教室”,营造积极乐观的班级“舆论氛围”,让班级成为每一个学生“智慧的加油站”、“力量的积聚处”。
二、推行新的德育模式,凸显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
近年来,我校进行了“民主管理、多元评价、行为反思” 德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让学生养成“尊重个性、善于选择、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精神品质。
1、民主管理——促进学生自治
我校一贯倡导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建立学生三级自主管理制度,使德育成为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过程。首先是校级学生会的自主管理。含自律委员会、文化委员会、宿管委员会、社团联盟等;其次是年级学生分会的自主管理。负责对本年级各项工作的检查、督促和评比。再次是班级的自主管理。让学生人人参与制定班规,提供“金点子”,成为“立法者”,从而激发自主意识。构建全方位、多层面的班级自主管理团队,指导学生成立灵活多样的自治小组,使全班同学既是管理者、参与者又是被管理者、合作者,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在此基础上,实行值周班长和值日班长“轮流执政”制度。
这种学生自主管理模式,让更多的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学校管理的主人。
2、多元评价——唤起学生自尊
我校制定了科学的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的评价标准。首先是强调“多元关注”和“发展性评价”,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对学生健康和谐发展进行了较为科学的量化,以促进学生在“发掘潜能、赏识激励、全面提高”的鞭策下,健康成长,走向成功。 其次是大力推行“激励教育”。“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们除了常规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模范团干部等评选外,还制定了“班级每周十星”评选、“校园学年十佳”、“感动校园十大学子”评选方案,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鼓励,从而提升每位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三是对优秀学生进行隆重的表彰。学校每学年都要举行隆重的“五四表彰大会”、“元旦晚会及颁奖典礼”等活动,大力宣传优秀学生的先进事迹,并向学生家长“报喜”。通过努力,“人人学先进”的良好风气正在形成。
3、行为反思——促使学生自律
学校重视引导学生自省自律,使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保持一致。指导学生民主制定《学生文明公约》和《行为规则对照卡》,让学生反思、对照、自省、自改,从而引导学生遵循道德原则和规范。高一年级开展的“我的班规我做主”论坛活动、高二年级开展的“形象巡礼”示范活动、高三年级开展的“自律大家谈”活动,都是引导学生开展行为反思的具体形式。另外,每学期末开展的操行总评工作,都采取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老师评价三结合的方式,在公正、公开的评价过程中,让学生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自省与总结,从而受到最真切、最持久的教育。
三、贯彻新课改精神,在课程设置中深化德育内涵
1、学科教学——挖掘德育资源
我校重视将德育资源的挖掘和体现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一是找准德育渗透点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学科德育渗透。在人文学科教学中,把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同时有意识地发掘家乡的人文传统和丰厚的文化积淀,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人生、认识社会、感受现实。在自然科学学科教学中,使学生在提高科学素养的同时获得人文素养、道德素养的提升。二是教学评价努力体现人文精神,将人文教育内容加入评课标准,通过课堂评价的导向最大限度地凸显课堂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在科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2、德育课程——开发德育载体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我校加强了德育课程建设。一是把传统班会课改为活动课,引进辩论、演讲、研讨、知识竞赛、实话实说等形式,通过充满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的活动,叩击学生心灵,激励其奋发向上。二是开设了人文阅读鉴赏课,引领学生博览中外名著,感悟多彩人生,提高人文修养。三是开发活动课程,文学、器乐、书画、英语角、篮球队、排球队等兴趣小组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在丰富的文体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和坚韧的意志。
3、社会实践——延伸德育阵地
学生的道德发展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才能实现,所以我校把学生社会实践作为生活德育纳入了学校的必修课。我们把社会实践按照课程要求分成“参观类、服务类、公益类、探究类、技能类、郊游类、学农学军类”等,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真正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学生在体会中这样写到:无数个“第一次”让我不断地挑战自己、完善自己。远离父母,巧手为家,我学会了“自理”;集体生活,互帮互助,我学会了“自立”;文明用餐,军事管理,我学会了“自律”;农家生活,田间劳动,我学会了“自主”;负重行军锻炼意志,我学会了“自强”……这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既有效填补了节假日教育的空白,又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成长。
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加强对德育的管理
1、全员育人——德育工作的保障
成立德育研究和领导小组,以校长、书记为组长,主管德育副校长为副组长,在政教处、团委、年级处、教务处统一部署下,由全体教师分工负责,实现“学校搭台,教师表率,学生主体,全员参与”。先后开展了以“牵手结对”、“闪光积聚”、“德育提高班”、“党员责任区”等活动,通过“榜样示范、自勉自励、爱心放送、激发潜能”等举措,全方位关爱品德、学习、生活等方面有困难的学生,把蓝天下的挚爱送给最需要关爱的学生。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德育工作的开展。
2、班主任队伍——德育工作的关键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是搞好学校德育工作的关键。我校重视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理念超前、业务精良、素质过硬的班主任队伍。一是抓队伍,确保班主任结构合理优化。二是抓学习,通过班主任例会、班主任论坛、德育论文比赛、撰写德育案例等形式引领班主任提升素质。三是抓培训,促使班主任练就专业能力(即:施爱能力、协调能力、个别教育能力、激励能力)。四是重考核,激发班主任工作积极性。
3、家校合作——德育工作的共生圈
我校重视构建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庭齐抓共管的完善的德育网络,促进和谐教育的发展。我们确立了家校联系制度,先后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开辟专题网站,创设家校互动的平台;开通家校热线,听取意见,解答问题;举办“教学开放日”活动,展示学校教育教学状况;建立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重大教育改革决策会议,积极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这些工作的开展,有效促进了德育工作的开展,社会对学校满意度明显提高。
经过努力,我校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德育特色,取得了显著的德育成绩。学校先后荣获省级“绿色学校”、省级“校务公开先进单位”、德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重点实验基地”、市“文明单位”、市“高中办学水平优秀学校”、市“高中教学质量优胜单位”、市“教书育人先进集体”、市直“五星级党支部”等荣誉。今后,我校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积极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丰富学校内涵,努力把我校办成学生、家长、社会心目中的高质量、高品味、信得过的品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