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心理健康中心 > 心理温馨提示

心理健康 ||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价值

发布时间:2024-06-22 17:00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就是指人对自己、他人乃至社会需要的满足。人的价值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是社会价值,其二是人的自我价值。具体地说,就是人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其体力和智力的潜能,不断创造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


简而言之,人的价值的实质在于其对社会的贡献。德国著名诗人歌德曾说过:“你若要喜爱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在《自卑与超越》这本书里,阿德勒这样写道:“如果一个人的理想和行为都向着为他人贡献的方向,并为之努力,他的人生自然会朝着最能体现其生命价值的方向发展。”


这里谈一下自我价值。

自我价值包括自信、 自爱和自尊。自信和自信的培养在《自信培养三注重》里已阐述过,这里不要多说了。再来谈谈自爱。


自爱的含义就是爱护自己。老子曰:“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自爱的人,首先要学会爱惜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宝贵的,也是美好的。峭壁上的一根小草,因为有了生命,才学会了挺拔和坚强,去迎接烈日的暴晒和风雨的洗刷;大山因为有了生命,才养育了它怀抱里的生物万象,靠生命的力量带来了地貌的惊变。因此家长要教育孩子爱惜自己的生命,这是人类延续的种子,自爱从爱惜生命开始。生命只有一次,再大的磨难,都不是舍弃生命的理由,除非为了民族的利益,国家的尊严。


自爱的人还要会爱护自己的身体。《孝经·开宗明义》里说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意思是身上的一切都是父母给的,绝不能有丝毫的损伤,意思是爱护身体如同敬爱父母。小时候,做父母的始终不离开孩子,时时处处保护孩子,就是为了保护好孩子的身体不受伤害。随着年龄的增长,家长开始教育孩子远离危险,学会自我保护。教育孩子尊重生命,珍惜生命,这些都是自爱的表现。


现实中经常听到这样的消息:谁家的孩子因为迟到被老师批评而跳河自杀;初中的男孩因为父母不给买手机而对父母施暴等等,这些现象都说明这些孩子对待生命的态度,别人的生命他都不关爱,怎么能爱护自己的生命呢!所以特别呼吁家长要对孩子加强生命教育,知道生命不属于孩子自己,是必须尊重和爱护的,不能因为一时的情绪就去伤害它,甚至是结束它。


自爱还要珍惜自己的名誉,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让孩子遵守社会规则,墨守社会公德,学会区分美与丑、善与恶、荣与辱,为自己的名誉负责。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为自己的名誉负责。古代很多名人在施行家教时有这么一条家规,就是后代中凡是名誉受损者,死后不得埋入祖坟,不得列入家谱名单,可以看出,爱护自己的名誉超过自己的生命。


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家长自己要“知善知恶”,且做到洁身自好,不要因小失大,不能趋利忘义。我们常见到有些家长看到自家的孩子沾了一点小便宜,不去借机制止和引导,反而夸赞自己的孩子真聪明,岂不知,这样的善恶不分会在孩子的心地里种下不好的种子,将来一旦发芽长大,会影响孩子的信念,导致很多不自爱行为的发生。


自爱还包括对自己幸福的关心,要学会自己照顾好自己,不要把自己的一切托付给任何人。相信自己与生俱来就是能力圆满的,能够负责起自己一生幸福的责任。家长要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去做,努力去做,从小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学会担当,勇于担当。遭遇失败要学会反省,而不是去埋怨社会或者他人。


生活中,因为家长的替代,很多的孩子自己生活能力差,不会也不愿照顾自己,成人后他怎么能够照顾好自己呢?特别是遭遇挫折时,他会退缩、逃避,不会向上向善发展,怎么去担负社会给予的重大的社会责任呢!


三周半的外孙去幼儿园,看到很多的家长给孩子背着书包,我坚持让外孙自己背。我说:现在如果连一个小小的书包都背不起,将来怎么背负人生和社会的重担?如果都这样去培养孩子,我们整个中华民族怎么发展?


再来谈谈自尊。

自尊,亦称"自尊心"、"自尊感",是个人基于自我评价产生和形成的一种自重、自爱、自我尊重,并要求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情感体验。自尊是通过社会比较形成的,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


关于自尊的描述,有下列不同的观点。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先驱詹姆斯提出了两个公式:自尊=成功÷抱负,这个公式说的是自尊取决于成功,还取决于获得的成功对个体的意义,增大成功和减小抱负都可以获得高的自尊。另一个观点是自尊=自我抱负×社会尊重,自尊即自我尊重而已,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但并不代表他人在现实中对相应主体的敬重。自尊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1、自我尊重和自我爱护(自我抱负)。2、期望要求他人,集体和社会给予自己相应的敬重。第三个观点是:自尊来源于自尊需要,在群体中获得价值。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成就、优势与自信等的欲望;二是对名誉、支配地位、赞赏的欲望。形成自尊感的要素有安全感、归属感、成就感等,这些因素都与个体的外在环境有关。自尊的心理品质,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慢慢培养起来的。第四个观点是,自尊源于社会比较。社会比较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与比自己强或好的人比较,我们通常称为上行比较;另一种是与比我们弱或差的人比较,我们通常称为下行比较。人们常常认为,与比自己强的人比较会产生嫉妒、敌意、挫折等消极的情感体验,而与比自己差的人比较则会产生优越、满足、幸福等积极的情感体验。其实不然,无论是与比自己强的人比较,还是与比自己差的人比较,都不会必然导致积极的或消极的效果。


从以上这几个观点来看,自尊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自身因素;而是他人和社会因素。


从自身因素角度来讲,自尊是对自己尊严和价值的肯定。它是以一个人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和评价为基础的。要学会自尊,必须有足够的自爱,知道爱护自己的人,才能够尊重自己。人格尊严是一个人立于天地之间的精神根基,没有了它,人就是一具空壳,就像一棵干枯的树,没有了生命和灵魂。


要做到自尊,就要明辨荣耻,知耻而后勇;要保护好自己的尊严,就要守住做人的底线,不以小利而趣之;为了不丧失尊严,就要坚持自己的正义而不随波逐流;为了保住自己的尊严,就要自强不息,积极进去,不断完善充实自己。


从他人和社会角度来讲,要学会自尊,就要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只有尊重他人,他人才能尊重你的自尊,正所谓“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就是这个道理;只有尊重社会,社会才能尊重你的价值,回报你的付出,对社会的奉献才是人生价值最大的意义所在。


我当班主任很多年,我教育我的学生,在学校里,对校门口的保安师傅也要尊重,进门说一声“老师好”;到了公共场所,见到环卫工人,也要道一声“阿姨,你们辛苦了”。这就是最起码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不能靠讲大道理来培养孩子的自尊,要通过榜样的力量潜移默化去影响孩子,渗透到孩子的内心,触碰到孩子的灵魂,因为你的行为模式、情感模式和思维模式都会直接间接地进入孩子的大脑程序,进而影响孩子的内心信念和价值评价,对孩子的自尊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当然谈到尊重,还有民族自尊,这是每一个华夏子孙的所必须具备的素质,现实中很多为了自己利益,出卖自己人格和民族尊严的人还是大有人在的。因此要教育孩子爱国爱家爱民族,小我服从大我,小家服从大家,做民族利益的捍卫者。华为副董事长、 首席财务官孟晚舟说过这样一句令人振奋的话:“我可以去死,但绝不能损害华为和中国的利益”,这就是民族尊严和民族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