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30日,雨后有彩虹。
今天是倡议“晚上一起读书吧”的第一天,在腾讯会议上定了30天的会议,发出邀请后收到的回复寥寥无几,感到很失落也有些担心,还在纠结这样做会不会被别人以为“多事”……各种矛盾在心里纠缠,低着头匆匆走路,“张老师,抬头看天。”一个声音打断我的思绪,抬头,哇,好漂亮的彩虹,心情大好。
晚上8:30,我提前两分钟进入会议室,张老师来了,心中涌起一种莫名的感动,但她有事没能读。还好,刘老师准时来了,她是我坚定的“托儿”(担心没人参加,提前联系了一个托儿,有两个人就可以开始了),于是我俩读,读着读着,王老师来了、胡老师来了、黄老师、孟老师,第一天,居然来了7个人,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
“作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人,也许我们从来没有把谈话和‘暴力’扯上关系。不过如果稍微留意一下现实生活中的谈话方式,并且用心体会各种谈话方式给我们的不同感受,我们一定会发现,有些话确实伤人!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给我们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扉页上的这段话就深深触动了我,让我想到了儿子小的时候,那时我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工作压力很大,经常带着坏情绪回家,把在班上不能发的火全都倾泻给了家人,儿子一个小小的错误也会让我大发雷霆,发过火之后自己也后悔,但当时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直到有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与儿子对话,我:“其实你挺聪明的。”儿子:“我一点都不聪明,也不可爱。”我的心一紧,“为什么这么认为呢?”“如果我聪明又可爱的话,你怎么会总是凶我。”儿子平平淡淡说出的理由让我感到五雷轰顶,我下决心,走上成长之路。现在我越发明白,我当时的语言暴力,给儿子幼小的心灵带来多大的伤害。还好,我在改变。
“语言是窗(或者是墙) 你的话像是对我的审判,我仿佛见弃于人,备受责难,在离开以前,我想问,这真的是你的意思吗?……”第一章前面的这首小诗王老师读了两遍,仍然意犹未尽,我们对之展开了交流讨论,语言既可以是窗也可以是墙,好好说话是美好生活、幸福家庭的源泉。
“一位母亲想和正值青春期的儿子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来说话,她可以这样来表达以上三个要素:‘菲利克斯,看到咖啡桌下的两团脏袜子和电视机旁边的三团脏袜子,我很生气,因为我希望在我们共用的空间里能多些整洁’。”一个现实性很强的案例让我们感同身受,这样的情况在我们的家庭中比比皆是,胡老师说“在多次交涉无果后,我的解决方法是买了一个洗袜子机,虽然洗的不是很干净,但总算解决了,我不再因为袜子的问题而生气了。”不管用什么方式解决问题,让自己不生气、不带情绪的处理问题,这是最关键的,多少“病”是“气”出来的,不生气就不会伤到自己、也不会伤到别人,“首先我们观察实际上发生了什么……要做到清晰表达所观察到的,我们的挑战在于不夹杂任何评判。”往往我们的情绪来源于自以为是的评判,总是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当放下评判、观察事实,一个好的方案就开始了。
一个小时的读书时间很短,相约明晚继续。
书,“读”出来与“看”起来感觉是大不一样的。一个人读与一群人边读边交流收获是大不一样的。
突然间又想到了那一道弯弯的彩虹,是那么亮丽,彩虹不在乎有多少人看见了她,她自绽放,遇见她是你的福气,无视她是你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