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2日,星期二,晴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的道理大家都知道,但偏偏有人就是“刀子嘴豆腐心”,“有话好好说”真的很难吗?对有些人来说,确实很难,特别是在家庭中,有的妈妈当孩子“犯错误”时对孩子大吼大叫,吼叫完后自己又后悔不已,但下次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还是控制不住发火,甚至有的还把“吼叫”当成让孩子听话的工具,或者单纯就是为了宣泄自己的情绪,这对孩子性格的形成是非常不利的,“语言暴力”、“情绪暴力”都是阻碍情感流通的“墙”。“好好说话”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必要条件,但“好好说话”需要学习和练习。
用了十八天的时间,我们在线上共读了一遍《非暴力沟通》,感觉收获很大,但意犹未尽,从今天开始,我们的“共读一本书”阅读活动从线上转到了线下,重读一遍《非暴力沟通》,因为好书值得读两遍、好书需要加深理解才能被不断践行。
今天读的是序言和第一章的前半部分,刚好读完了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观察”需要不夹杂任何评判,不论他人的言行是否有益于我们,我们只是去观察,不论喜欢与否,只是说出人们做了什么。“感受”就是表达出我们看到这些行为时的感受,伤心或喜悦,害怕或好奇等。“需要”是觉察到感受背后的需要是什么,如感到伤心是因为被尊重、被理解或被支持等什么需要未得到满足。“请求”是清晰正向的表达出希望他人能做什么,而不是希望他人不做什么。我们使用非暴力沟通,并不能保证对方也使用它,当对方带有批评、指责、暴力倾向时,我们需要能通过感知对方此刻的观察、感受和需要,与他们建立连接,进而聆听他们的请求,来找到通过什么方式让他们的生命变得更丰富。
下面是我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一段经历:学习完第18课后,让学生背诵了一段时间,提问:“简要叙述西方社区自治形成发展的过程”。这一问题一点儿也不难,但提问到小浩同学时,他吱吱唔唔半天说不出来,我让他再背一段时间,等背过了再来找我。过了十来分钟,他说背过了,但背给我听时,仍然断断续续背不下来。要是在以往,我会很生气,但这次我没有生气,我感受到他的紧张、不安和羞愧,问他“你背不下来是因为没理解这些内容是吗?”他说是,再问他“你需要我再给你讲一遍吗?”他不好意思的说上课时自己走神了没听课,不理解内容,我又给他讲了一遍,他听的很认真,不一会儿就背过了。
昨天我们开展了一个活动,需要我写宣传稿,我自认为写的很好,交给领导审核时谦虚的问领导“还有什么问题”,没想到领导说:“问题太多了,无背景、无框架、无意义,像个小学生写的作文!”如在以前我会很难过很伤心,但这次没有,透过这些指责和批评我感受到领导对我的期望和可能给我提供的帮助,果然,在聆听了领导的修改建议后,重新写出来的宣传稿比原来好多了。
这次的线下共读和交流,让我学到了比自己阅读更多的东西,读书使人成长、交流使人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