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心理健康中心 > 心理温馨提示

心理健康 || 赛利格曼幸福公式:H=S+C+V

发布时间:2024-12-11 08:00

微信图片_20241211080156.png

国民幸福总值(Gross National Happiness,GNH)是由不丹国王旺楚克在1970年提出,他认为政府施政应该关注幸福,并应以实现幸福为目标。


70年代不丹提出GNH时,并不引人注目。然而多年后,不少著名经济学家都把目光投向这个南亚小国,开始认真研究“不丹模式”。


美国的世界价值研究机构开始了“幸福指数”研究;英国则创设了“国民发展指数”(MDP);日本开始采用另一形式的“国民幸福总值”(GNC);获得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心理学家卡尔曼,正致力于“国民幸福总值”的研究。


世人愈来愈重视快乐,把它放到优先位置。然而,究竟什么是快乐?幸福感又如何量化?


一、塞利格曼幸福公式。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创始人塞里格曼(Martin Seligman)提出了一个快乐公式。

快乐公式:H=S+C+V(H=快乐指数,S=Set Range可快乐的范围,C=Circumstances生活环境,V=Voluntary Activities可自控因素)。

简单来说,S就是代表先天的快乐潜质,其对快乐的影响大约40%;C很明显就是环境因素,其影响只约为20%;V是个人信念及思想行为,其影响也占40%。

这公式首先指出,基因并不能主宰我们的快乐;第二,自由意志比外在环境,对于快乐有更大影响;第三,快乐与否,个人能够改变的,往往比不能够改变的还要多。

基因不能改变。大环境往往不能凭个人力量改变,但小环境却多半由我们自己作主。至于思想,更是个人全权负责的事。


二、如何从思想开始,争取自己的幸福?

塞里格曼将快乐分为愉悦(PLEASURE)及满足感(GRATIFICATION)。

愉悦:愉悦主要是一些感官及情势的感觉。不需要思考,是本能反应,或脑内化学反应。

满足感:满足感则是完成一件喜欢做的事的感觉。期间不一定有愉悦,甚至会有痛苦。可完事后,比起愉悦,快感能持续较久。

塞里格曼不反对我们追求愉悦,但若想得到更广大更深层的快乐,他建议我们应该主力追求后一种快乐,即满足感。


三、如何才能得到满足感?

塞里格曼从研究中发现,发挥自己的长处及美德,是获得满足感的最好途径。

长处:如果进行某活动时,你会感到兴奋,不觉累,以及能够主动学习,进步神速,并想寻求更多展现机会。那么,这就是你的长处了。

美德:美德并不是握有话语权的人强加于人们身上的道德枷锁,而是每个人独有的、性格中的正面力量。所以,每个人渴望展现的美德都不同,人际之间没有可比性。

某人性格中隐藏着慷慨的美德,另一人的美德可能是宽恕。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自己拥有何种美德,亦从没想过要去发掘自己的潜藏美德。于是,他们从来没有享受过展现自己美德时的满足感。


总而言之,快乐源自长处与美德的展现。因此,与其只专注于改善缺点,不如致力于发挥长处;与其只专注于自己的失落,不如致力于令别人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