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心理健康中心 > 心理温馨提示

心理健康 || 降低你的控制欲,给孩子一个更广阔的天空

发布时间:2025-02-18 08:08

微信图片_20250218080838.png

你觉得自己的控制欲强吗?

也许很多人会说,不觉得呀!然而事实上,大多数人都比自己以为的控制欲更强,而且它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感情中,伴侣做了不符合自己期待的事情,会感觉失落,甚至愤怒;在生活中,一有分歧,就忍不住论个是非黑白;在亲子关系中,每次孩子不听话就抓狂,或者处处干涉孩子的选择,比如穿什么衣服,交什么朋友,上什么培训班等等。

试想一下,若是在这些失控的时刻,有个人在你耳朵轻轻对你说:“放下吧,顺其自然,一切皆是最好的安排。”很可能,你会忍不住怼他:“凭什么?做不到!”

为什么做不到?因为不想放下、不能放下,想要牢牢地控制别人的意志和行为。这就是控制欲存在的证明。

当然,失控是很可怕的,会让人没有安全感,但是不恰当的控制,反而会让你越控制越失控。所以,对控制欲太强的人而言,人生犹如手中细沙,总是越想控制,越是失控。

那么,如何降低你的控制欲,给孩子一个更广阔的天空呢?

一、识别控制背后的恐慌究竟是什么?

一切行为背后的动机都符合趋利避害的规律,而恐惧对人的控制是压倒一切的,所以只有弄明白失控到底会有什么后果,以及为何那样恐怖,才能不被情绪左右。

你可以问一问自己:如果不去干预孩子,会有什么后果?很显然,并不会损失什么,甚至还能腾出很多时间去做点儿更开心的事。但是,又害怕万一真有什么事,让自己措手不及。那么你可以再仔细想想,就算真有什么事,真的无力应对吗?真是如此,那就想办法预防,如果只是杞人忧人,那就放宽心。

二、利用合理情绪疗法

利用合理情绪疗法,纠正不合理信念。与控制欲相关的不合理信念有:绝对化要求(必须得这样)、糟糕至极(一点差错都是毁灭性的)、贴标签或以偏概全(爱钻牛角尖,没有全局思维)等。

控制欲很强的家长,往往不允许孩子有一点儿独立意志,不允许孩子提意见,要求孩子必须完全服从,否则全盘否定。可结果呢,物极必反,孩子要么变得特别懦弱,要么特别叛逆。

俗话说,满弓易折,张弛有度才能让箭射得更远、更准,所以只有及时纠正不合理信念,才能控制好自己的控制欲。

可以尝试自我辩论:思考一下,这些强制性的要求如何有害,以及该怎样使它们回归到自己期待的状态。然后,问一问自己为什么必须得那样呢?为什么孩子就必须听自己的呢?然后展开辩论。一般来说辩论有3种方法:

1、启发式辩论法:找出一种或多种非理性信念,问问自己:“如果我保持这种非理性信念,会怎样?它会带来什么结果?是让我感到快乐还是焦虑呢?如果放弃这种信念,会怎样呢?”

2、逻辑性辩论法:“这么要求逻辑上说得通吗?”

3、现实性辩论法:“这么要求符合社会现实吗?”

这三种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叠加。

三、设置控制警报

最后这一点建立在前面两点的基础上。心理疗愈,尤其是改变固着行为模式从来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都有个循序渐进,甚至不断反弹的过程,但只要坚持练习,就一定能够改变。

正如控制欲,它深藏于潜意识,往往在我们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就已经发生了,但是一旦有了改变的意识,就像给情绪装上了缓冲带,经过不断练习,对控制欲的控制力是可以逐步被提升的。

当我们脑中冒出“必须”、“一定”、“不可以”、“不允许”的念头时,或者当别人的行为或语言让自己感觉愤怒的时候,深吸一口气,让自己冷静下来,问问自己:“我不控制会怎样呢?”

当然情绪觉察是需要练习的,平时当自己陷入负面情绪的时候,比如焦虑、愤怒、悲伤、紧张、羞愧时,或者仅仅是感觉到自己肌肉紧张的时候,告诉自己放松下来,然后试着觉察一下刚刚为什么会那样。久而久之,就能越来越自如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