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校园信息 > 校内新闻

书香实验 线下共读

发布时间:2025-09-26 14:27

640 (1).jpg

传承先贤智慧,叩问千年哲思。为进一步加强书香校园建设,推动全民阅读水平逐步提升,9月23日下午,德州市实验中学“书香实验·线下共读”活动在明德楼二楼阅览室举行。


本期共读内容是唐曾磊的《道德经中的教育智慧》第三十三和三十四章,采取轮流诵读、集体讨论的形式。

640.jpg

第33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洞悉他人是一种智慧,而清醒认知自我才是真正的通透。教育若只停留于知识灌输,便如无源之水;唯有引导学生叩问内心、认识自我,才能让智慧的根系深扎灵魂土壤。“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战胜他人不过是力量的外化,征服自身欲望与弱点才是精神的强大。教育不应只追求功利性的输赢,更应该培养学生向内求的精神成长:超越自我、坚守本心,方能在人生长河中行稳致远,物质的丰裕转瞬即逝,精神的富足才是永恒的财富;教育要为学生树立长远的价值标尺:不被浮华裹挟,坚守精神家园,让生命在价值传承中获得超越时间的 “长寿”。于教育而言,这一章指引我们跳出“知识本位”的局限,着力育人格、明自我,助力个体在“认识自己--超越自己--坚守价值”的闭环中,实现向内成长的生命觉醒。


第34章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大道滋养万物却不居功,这种无私与谦逊,恰是教育应传递的人格力量,“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不刻意彰显自我是 “小” 的谦逊,默默滋养万物却不主宰是 “大” 的格局。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利他意识与谦逊之心,不炫耀能力、不操控他人,在团队中甘当配角、乐于奉献,于学习中锻造包容、坚韧、共情的健全人格。这一章打破了“强者即自我彰显” 的认知谬误,启示教育应致力于培育谦逊包容、甘于奉献的生命个体,他们以“不自为大”的姿态,终能成就精神与社会价值的“大”。


这两章一内一外,构成了教育的完整图景:向内,是个体精神的觉醒,在自知、自胜、知足中,长成独立且丰盈的灵魂;向外,是集体价值的滋养,以谦逊、包容、奉献的品格,反哺社会与他人。教育者当如 “大道” 般无私引导,让学生从“追求自我小成就”的狭隘,走向“贡献社会大价值”的辽阔,最终在自我实现与利他奉献的平衡中,发掘本自具足的智慧之力,既成就个人幸福,又照亮他人前路。它让我们明白:教育的终极使命,是让每个生命都能向内扎根,向外绽放,在自我与社会的共生中,书写智慧与价值的双重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