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师德建设则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而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以及运用专业特长从事教育教学的能力是师德建设重要方面。为全面贯彻执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和《德州市教育局关于深化师德建设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切实推动我校师德师风建设,增强全体教师的师德修养专业水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特根据我校实际,制定本规划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立德树人,知人善任,用其所长”为理念,以《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及《德州市教育局关于深化师德建设的指导意见》为依据,以打造师德高尚、特色突出的教师队伍为目标,以增强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树立良好教师职业形象为重点,按照市教育局的统一部署,大力弘扬高尚师德师风,张扬教师职业特长,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二、组织机构
(一)成立师德建设领导小组
学校师德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师德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实施。领导小组成员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担负起领导和监督责任。在学校中形成领导到位、组织健全、分工明确、措施有力、成效显著的师德建设格局。
组 长:孟令国
副组长:王育川 徐向党 袁永超 赵洪金
成 员:李贵忠 尹俊杰 张民丽
负责方案的制定、实施细则的规划、各项活动的安排以及评价激励方案的制定。
宋恩峰 贺风雷 马 勇
负责各项方案、细则、安排的具体实施与监督,并及时汇总工作过程中的问题,向领导小组反馈以及时调整,保证师德建设工作的实效。
(二)成立教师职业特长申报、审定、评价委员会
负责各专业教师专业特长申报指导与审批、过程中各项活动评价、阶段性和终结性成果的认定等。
主 任:李贵忠
副主任:于希敏 张金林 刘金梅
委 员: 张兰英 朱汉峰 冯守涛 葛延峰 王友峰
侯洲彤 许龙旺 陈尚利 王桂勇 马丽萍 陈铭庆
胡 博 刘和英 吴佃虎
三、工作目标
(一)师德建设的工作体制更加完善。学校坚持把师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内容,师德建设基本制度更加完善,教师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学校基本构建完成全方位、立体化、可持续发展的师德建设工作格局。力争使我校成为“德州市深化师德建设样板学校”。
(二)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全面提高。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新成就,教师政治思想素质、依法执教意识和践行师德规范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教育科学发展观基本形成,教师职业幸福感明显提升,爱生敬业奉献的优良教风更加浓厚。
(三)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社会信誉大幅上升。培养一批在德州市有良好社会影响的师德标兵和模范教师,形成我校教育教学特色,使学校声誉不断提高。使学生、家长及各界群众对我校的师德师风满意度大幅上升,学风、教风和社会形象得到普遍认同。
(四)进行理论总结,形成理论成果。通过教师职业特长发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进行一定的理论总结,编著教育专著——《教师职业特长发展策略与对教育教学的推动作用》。使我校的师德建设工作成果以文字的形式巩固下来,促进我校师德建设和教师职业特长发展工作不断进步。
四、分阶段实施工作目标规划
第一阶段(2013年1月——12月):深化师德建设探索阶段:统一认识、完善方案、健全制度、全面展开。
1-4月份: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及《德州市教育局关于深化师德建设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与要求,统一认识、增强教师的主动参与意识。同时成立相应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制定《德州市实验中学师德建设规划方案》,初步形成具体工作实施思路与相应的评价思路,完成“德州市师德建设基地学校”的申报工作。
5月份:所有教师综合个人工作岗位的需要和专业特长的基础,每人申报一项职业特长,由教务处负责安排与汇总统计。
6月份:由教师职业成长申报、审定、评价委员会对每位教师所报个人职业特长,结合教师职业发展需要与学校软硬件条件进行审查、调整、审定,并报学校批准,之后成立各类教师职业特长小组,便于同一特长的教师学习与交流。
7-8月份:学校依据教师所申报的职业特长发展需要积极准备,分配场所、完善设施、创造条件,为教师搭建成长平台。领导小组与评审委员会依据不同专业、特长的特点,制定教师职业特长成长规划与《教师职业特长成长档案》,形成职业特长成长过程管理、评价的思路,做好教师职业成长的引领。
9-12月份:为教师职业特长的自我成长阶段,领导小组和评审委员会成员要广泛的开展调研工作,了解教师的需要,有必要调整的及时调整,增强实效性。加强指导与监督,保证人人主动参与,全员共同提高。完善过程评价、阶段性评价办法,制定总结性评价办法。
第二阶段(2014年1月——12月):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相互交流、总结经验,再完善、再提高,深化师德建设实干阶段,推广先进典型,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创建良好的师德氛围。
1-3月份:依据不同专业职业特长的特点,通过长廊展示、舞台展示、课堂展示等开展形式多样的特长展示与评比活动,并进行阶段性总结表彰。全面推广好的做法与先进经验,进一步提高教师参与的热情。
4月份:在总结与表彰的基础上,评审委员会对每位教师做出阶段性评价,每个学科写出阶段性总结报告,广泛推广好的、成功的做法,并进一步完善个人职业特长发展的各项规章制度,提出教师的职业特长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要求。
5-9月份:为教师职业特长的自我再成长阶段,领导小组和评审委员会成员仍需广泛的开展指导、调研工作,切实使成功的经验能够在广大教师中推广,使低效的做法得到调整。通过体育节、艺术节、文化节等活动创造教师特长发展的展示平台。逐步引导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自己的特长。
10月份:举办“我的特长在课堂”的比赛活动,每个教师职业特长小组在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推出两节精品课,展示教师职业特长阶段性成长成果对高效课堂建设推动作用。
11-12月份:为“我的特长在课堂”的广泛推广阶段,使前期比赛和活动的成果与教师的职业特长在课堂教学中广泛体现。
第三阶段(2015年1月——12月):全面展开评比总结工作,树典型、评名师、出成果,积极争创“德州市深化师德建设样板学校”,坚持做好师德建设的内化和提升。
1-3月份:举办教师职业特长成果大比武活动,进行各类名师评选活动对涌现出的典型进行公开宣传、表彰、奖励。评审委员会依据《教师职业特长成长档案》和终结性评比成绩对教师进行评价,领导小组对工作的坚持与深化作出具体可行性安排。
4-5月份:评审委员会指导各职业特长小组全面总结本小组的工作,撰写“××项目教师职业特长发展总结”,推选确定各专业“德州市教师职业特长建设名师”候选人。
5-8月份:领导小组组织人选在各特长小组总结的基础上撰写《教师职业特长发展策略与对教育教学的推动作用》教育专著。关注“候选人”的再成长与在教师中的引领作用,力争整体的再提升。
9-12月份:归纳整理师德建设的系统材料,师德优秀论文集粹,教师职业特长成长档案,名师成功案例等等;向市教育局“师德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全面汇报我校的工作情况,积极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评比验收活动,争出德州名师,争创“德州市深化师德建设样板学校”。
五、保障措施
(一)落实“一把手工程”。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明确职责,使工作落实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有规划、有落实、有监督。把师德建设作为对教师评价和考核的重要内容。每学期进行一次“班主任、任课教师师德承诺”公开签名活动。
(二)建立和完善师德评价、激励机制。发挥制度的引领作用,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加教师职业特长发展的内动力。使教师的个人职业特长发展成绩与每学期的量化考核相结合、与各类评优树先活动以及岗位聘任相结合,增加教师职业特长发展的外动力。每学年举行一次“为师之道”师德案例评选活动。
(三)强化师德教育的宣传机制。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代表会,利用板报、宣传栏、校园广播、网站等宣传工具,进行各种不同形式的宣传,使全体教师以及家长、学生和社会各界对师德建设活动的目的、意义、内容都有明确的了解,形成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对师德建设活动中,以及日常工作中涌现现出来的师德师风先进典型事迹进行多种形式的广泛宣传。
(四)适时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展示、评比活动。营造浓厚的比、学、赶、帮、超的教师学习、成长氛围;每学期举行一次“我眼中的特色课堂”评选活动;在学生中进行一次“我最喜欢的个性教师”评选。
(五)设立专项资金。在初期完善设施、设备所需资金基础上,按每人每年100元投入,作为活动运行经费,保障各项措施的实施和各项活动的落实。
2013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