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乐二中的学习及体会
韦艳玲
在昌乐二中经过一天半的学习,在思想上和教育理念上都有很大的收获。
在教育理念上的收获:
一个教育理念就是“教育是成长,教育是解放”,那教育成长什么呢?教育成长肉体、成长心灵、成长思维、成长思维能力、成长学习能力、成长创造能力、成长幸福生活的能力。教育是解放?解放学生的成长力,解放学生的生产力、解放学生的创造力、解放学生合作的能力。另外一个真正深刻的教育来自学生自身深刻的体验。
再一个理念,教育是一种全人教育,是一种对人的成全。那就是说,究竟我们孩子为什么要到学校去,他要成长自己伟大的人性,要成长自己的智慧,而对知识的学习仅仅是学生成长的一个方面,还有他的实践的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等等等等,教育是人类社会一项最大的福祉,教育能够给人以幸福的能力。所以,老师不应该说是工程师,老师应该是人生成长道路上那种精神和灵魂的导师。因为老师是可以培养工程师的人,所以老师是人成长精神的导师。
对271高效课堂的理解:
271有五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就是学生读书自学;第二环节是完成老师对教材的二度倒悬、创作出来的学习方案;第三个环节是学生讨论、交流;第四个环节,学生要把他创新的模式、规律的总结,这种个性化的解读展示到黑板上;第五个环节学生要到台上给大家讲解,学生要质疑,思想要碰撞,生成一些新的东西。整个的学习过程,是在老师的倒悬下再创作出来新的学习方案。
“271高效课堂”指导思想就是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学校是学生的,课堂是学生的,学习的权利也是学生的。把原来那种传统的课堂,老师就是在灌,学生就是被动的听,彻底的改变了。让老师把学生推到学习的前台,老师退到后台。老师是整个学习过程当中的引导者,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这个时候老师的角色发生了彻底的变化,那就成为了学生学习的设计者、参与者、引导者、激励者。老师所有的服务都要围绕着学生的学习去服务,那我们就是两个目标、一个核心、两个重点,我们要以学生为核心,学生喜欢不喜欢,乐意不乐意,是我们老师关注的焦点。还有学生人格的发展、独立性的发展和能力的发展为目标,我们要实现这个目标。原来课堂是一个人在动,现在是无数的人在动,一个班分成8,9个组,每个组有6个人,原来的时候,老师就是“火车头”,学生是“拖车”。现在我们分成8,9个组,老师是“车头”,,8,9个组的组长就是“动车组”的每个车厢,老师在牵动,这8,9个组长在牵动,学生接受的能力、参与的能力、自主的能力绝对是比原来好多了。原来是老师一个人在拖,现在老师一个人在前面拖,10个人一起往前推。这样的课堂,可以说学生精神非常好,是一种生命的课堂,是一种自然的课堂,是一种学生喜欢的课堂。因为学生可以随便和别人交流,可以随便的发表见解,可以与老师争论、与学生争论。这样课堂还有一个叫好的评价,一个发展性的评价,一个激励性的评价,让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学习小组都处在这种愉悦、快乐、成长当中享受学习过程。 原来老师是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思维方式对知识咀嚼理解以后灌到学生脑子里去。但是现在老师通过专业的创造,通过问题的设置引领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去讨论,自己去归纳、总结、提升,然后还要去质疑、生成,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他们不是为考试而学习,他们是用世界的眼光学习世界的知识,将来他们肯定能够引领世界。
对教育的终极目标的思考:
究竟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教育究竟对人的一生带来什么?教育的目的是高考吗? 高考不是教育的目的,它应该是教育过程中,对我们教和学的成绩,一种效率、一种检测。但是恰恰是我们传统的课堂,我们传统的教育,有些学校已经把高考当成一种教育的目的。学生在成长过程当中要面临无数次的考试。单元的考试、月考、期中、期末、学年、升学考试,还有就业的考试、婚姻的考试、家庭的考试,在单位人际关系的考试,有无数的考试。但是里面有一次考试是高中到大学的考试,这个考试不会决定孩子的一生,但是非常重要。如果把这个考试看成教育的目的的话,这就毁了,就会出现功利的现象,这个违背了教育的自然规律,违背了孩子成长的规律。 还有就是学生的知识层次,对他的未来能够有多大的影响?影响肯定是有的,但是不是决定性的影响。而什么对孩子是未来决定性的因素呢?是性格。而我们学校能够引领学生健康、积极向上成长,而不应该仅仅盯着知识、题目和升学率。
对教师的发展的思考:
首先,要引领老师研究国家课程,把国家课程研究透,把每一学科国家课程的核心理念、核心价值观、核心能力趋向都让老师研究透,每个老师要写出课程研究的报告。我们每个学年研究一次,在对课程理解的基础之上,来研究我们的教材。要把我们教材的知识数、能力数全部划出来,通过对教材的研究让我们老师明白,我们课程的核心理念在教材中是如何体现的,然后对我们的教材进行整合。因为我们山东省规范办学行为,我们缩短了上课的时间,学生自学的时间大大拉长。拉长以后我们不对我们的课程进行整合,我们应该是教不完,就是内容学不完就到期末了。
第二,我们对国家的课程生本化、师本化的研究,老师把教材里的知识和学生的认知能力结合起来,引领学生去学习。而我们学校的教育水平就在教材的生本化和师本化研究的基础上,这样教材对我们学生来讲这种适应性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第三,是老师自主的开发校办课程。就是让我们老师当一个课程的创造者,我们学校有一个规定每一个老师要研究至少一门课程,一门校办课程,并且成立一个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一个课程俱乐部。然后学生可以自主的选择、自由的发展,这应该是我们校办课程、我们课程水平、老师的科研能力一种集中的体现。这样我们学生的发展,我们学生的选择性,教材的多样性,我们就都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保证。
第四,老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训。当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弱的时候,这个时候老师站出来对学生进行引领和培训,老师对老师的培训,学生对老师的培训,老师对组长的培训,组长对学生的培训,组长对组长的培训,通过培训让学生的自学和老师的引领同步往前走。这样保证了课堂的开放,这种高效学习模式成为一种现实。
对学生管理的思考:
每个学生当一天班长,50多天一轮,就是让他们换位思考。现在学生领导力的培训,在学校不体验的话,他在社会当中可能体验不到。要让学生们推动团队的进步,仅仅是课堂学习知识这不是教育的全部,应该从生活、管理,让我们的学生去自我认可、自我规划、进行人生的规划,在规划过程当中这种自我的管理和融入团队等等,在管理过程当中成长。
最后,我觉得无论什么活动,教师也要参与其中,因为活动能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也能加深了解,增进师生,生生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