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坚定不移,任重道远
------杜郎口学习体会
李贵忠
杜郎口中学是一所坐落于杜郎口镇的农村初级中学,走近杜郎口中学,严格而礼貌的门卫管理,高效而细致的接待中心服务,已经给人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走进杜郎口中学,一种清新活泼的感觉油然而生。合理的校园布局,优美的校园绿化,整洁的校园卫生,育人的文化环境,“乱”而有序的课堂教学,公开的竞争、监督、评价制度,再加上与其年龄段不相称的孩子们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无不使人浮想联翩。是什么成就了杜郎口中学?杜郎口中学的什么吸引了国家领导人前去参观,又使得全国各地教育同仁络绎不绝地前去取经学习?可能是杜郎口中学对传统课堂教学的颠覆性改革取得的成功,也可能是......
全国各地到杜郎口中学取经学习的人去了一波又一波,为什么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没有移植到其他学校并开花结果呢?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参观学习的人大多看到的是现在的杜郎口中学,而没有深刻地去挖掘其十年探索改革所走过的艰辛历程,就如同我们只看到成功人士的成功和荣耀,而不去关注其成功背后的心路历程一样。我想,杜郎口中学的改革如同中国的改革开放应该是一样的,首先是绝处逢生、绝地反击,不改革死路一条,改革,杀出一条血路来,能获得重生的希望。其次顶住压力,认准了就坚决走下去。再次是积极探索,循序渐进,在改革中不断完善、不断提高,逐步走向成功。
改革大势所趋,势在必行。改革要找到突破口,作为学校教育,课堂教学是主战场,把课堂改革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应该是正确的,这一点也为绝大多数教育工作者所认同。但是,仅就课堂改革而改革是难以深入的,也是不可能最终取得成功的。课堂教学不是孤立进行的,受制于很多因素,如教研机制、课程设置、教学评价机制、监督管理机制等等。纵观昌乐二中和杜郎口中学,我觉得其成功在于抓住了几个关键点,即高质量的集体备课---高质量的导学案、有力和有效的学习小组建设、科学而符合课改要求的课程规划、符合学校实际的评价体系和监督考核制度。
目前,我校的课堂改革正在进行中,改革遇到了许多困难。这些困难中,有教学模式问题,有教育观念问题,有教师积极性的问题,有制度建设问题,有学习小组建设问题等等。其中的关键问题我认为有两个,首先是教师积极性问题。教师之所以对改革不积极支持,不积极推行,主要是有后顾之忧。因为改革总是有风险的,谁都不能保证改革一定会成功,特别是在改革初期风险会更大。在目前几乎是唯成绩论的考核评价机制下,谁都不愿意冲锋陷阵,不愿意承担由于改革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在这种情况下,不下定决心改变对教师的评价体系和监督考核办法,不去改变与课堂改革不相适应的课程规划方案,就没有高质量的集体备课,不能编织出高质量的导学案,课堂教学改革将处于应付检查的状态,只能流于形式,不会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因而不会深入推进。
其次是学习小组建设问题。学习小组是教师组织教学、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学生参与课堂管理和学生开展学习、管理竞赛的基本单位。昌乐二中把学习小组建设作为推动高效课堂建设的三驾马车之一,把学习小组比作高速列车中的动车组,杜郎口中学则把学习小组作为推行无师课堂的总抓手和总依靠,其作用可见一斑。目前,我校各班的学习小组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有的班级建了学习小组,有的班级还没建。建立了学习小组的,小组建设也不规范,没有制定明确的学习小组任务、责任、考核和评价制度,特别是没有对学习小组长进行认真的选拔、有效的培训以及责任的认定、考核,学习小组的作用还没有发挥出来,课堂教学仍然像普通列车一样,由教师这一唯一的引擎牵引,要实现提速和高效变得非常困难。所以,各个年级、各个班主任应切实重视、认真探索并做好学习小组的建设工作,真正发挥学习小组在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发展中的作用,推动我校的高效课堂建设和管理工作。
教学改革任重道远。要真正深入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改革,需要从领导到教师既要解放思想,更要统一思想,转变观念,不应总是瞻前顾后,左顾右盼,患得患失。要义无反顾,要敢于担当,循序渐进,扎扎实实把课堂教学改革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