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郎口中学学习体会
————张冰
金秋十月,风景如画,天高云淡。我跟随实验中学学校长考察学习团一行30多人带着教育教学的困惑,来到了仰慕已久的全国教育名校——山东省杜郎口中学。
10月17日这天,我们通过听课、听报告等形式,对杜郎口中学的学生管理、后勤管理等,特别是教育教学管理有了具体且直观的认识。这次学习考察活动使我眼界大开,耳目一新,更新了教学观念,学到了先进的教学方法。这次的学习考察之旅,虽时间不长,却受益匪浅:
一、课堂环境的营造
走进杜郎口中学的教室,没有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教师成为引导者,策划者,参于者,追问者,合作者;学生成为探究者,研讨者,体验者,表达者,创造者,成功者。
课桌排放,变为以小组为单位对桌而坐,合作学习。师生之间,组别之间开展相互质疑,相互探究、相互融会,双赢多赢。尤其是通过立体式接触,实现了优秀生的自尊,中等生自强,薄弱生的自信,合作共赢。
各班教室的黑板多:前黑板,后黑板,侧黑板,走廊黑板。黑板是学生用笔来表达自己学习成果的平台,是建立自我反馈和知识训练及巩固的阵地。通过黑板上的展示,学生基本上能够当堂完成作业,经过教师和学生的相互批改,做到了学习的及时反馈、知识的及时强化和巩固,起到了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的作用。
二、课堂模式的变革
我们在参观时,正赶上学校在推行“无师”课堂。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参与为特色,课堂的时间全部留给学生。他们把这种特色叫做“0+45”(教师基本不讲)。课堂形式多种多样,甚至五花八门,“台上”学生或表演、或辩论、或讲解、或朗诵;“台下”学生或蹲、或站、或坐、或跪,聚精会神、津津有味。课堂的气氛热烈而不失和谐,杜郎口的课堂发言几乎不用举手,学生站起来就说,说完自己坐下另一个接着说,但是由于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常常会遇到两个人甚至几个人同时站起来发言的时候,这时老师也不调解,学生同时说上一句半句的,就会有人让出来。这样的课堂:没有老师的呵斥,没有老师的“谆谆教导”,这里的课堂完全是学生的舞台,老师“混”于学生中间,如果不看衣服,常常很难辨认。这里的课堂完全是学生自觉的激情投入,他们爱课堂、爱知识、爱学习!
三、管理制度的支撑
教师总结交流反思常态化,每天早上和中午都有反思会,对全天的工作进行反思,对教务处检查的结果进行公布,并提出新的建议和经验。我经历了其中一个:先是在最炫民族风的伴奏下,全体教师跳起广播舞,提升了老师的精神面貌。接着教师进行反思,举了“老王的故事”,对于一万元奖金的不同态度,指出老师在面对学生时要调整心态,从而达到一个新的境界。通过这个活动达到了老师调整的一个阶段。
教师备课严格化。杜郎口中学介绍说,现在学生的发展相当关键,学生的能力有的高于老师,因为,每班几十名同学,他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和方式,获取相关的知识和信息,没有充分的准备,课堂上不但不能很好地点拨、指导学生,关键时候可能还会成为学生的“俘虏”。用向我们介绍的张副校长的话来说:“课放开了,对老师储备的东西要求很高。”
回来之后,我一直在想:到底应该学习杜郎口的什么?我觉得转变教育观念才能改革课堂教学。我深深体会到,学杜郎口要根据本校实际情况,根据教材实际情况有所取,有所舍,有所增,有所减,活学活用。重点学习杜郎口人的改革精神、品格、先进的管理经验;学杜郎口人要转变教学理念。